您的位置: 主页 > 要闻 >

阿里腾讯京东卡位二维码乘车生意 仅为争抢流量入口?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在数字中国的进程中,移动互联网对出行生活的改变已经深入到公共交通领域。在10月23日举行的首届中国智慧交通大会(以下简称中国智慧交通大会)上,腾讯升级基于微信小程序开发的“乘车码”服务,并透露截至9月28日“乘车码”已在100座城市上线。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曾亲自站台推广“乘车码”,表明了腾讯对于这款产品的重视。腾讯公司副总裁郑浩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020年全国每天使用公共交通系统的用户可达4亿人次,并且未来全国平均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还将提升。

  公共交通潜藏的巨大流量入口已成为巨头们的必争之地——不止腾讯,互联网巨头们早在2017年起就陆续上线二维码乘车服务,包括阿里旗下的支付宝以及京东旗下的京东金融。

  二维码未必是最终技术路径

  据交通运输部官网2017年12月底披露的数据,我国公共交通年客运量超过900亿人次。这一庞大且高频的用户群体正处于服务升级换代的节点,公交企业面临如何应对多样化需求的难题,一卡通、NFC、二维码乘车等方式接连上阵。

  “我们之所以上线微信和支付宝的二维码乘车服务,主要考量的是:第一,老百姓(53.520, -0.68, -1.25%)对于二维码的使用相当地普及,适用面很广;第二,两个应用程序都有庞大的生态圈。”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沈林冲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沈林冲介绍,杭州地铁自2017年底起推行扫码过闸,至2018年4月份所有车站和闸机全部升级完毕。“从今年4月到现在半年多的时间,我们用实体卡进行乘车的占了41%,这41%当中包括(市政卡)银联卡,扫码过闸占了42%。”

  二维码乘车在国内多个城市迅速推广。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简炼在会上介绍,30%的乘客宁愿放弃5%的乘车卡优惠,选择扫描二维码过闸乘车。北京市朝阳区政府网站“朝阳生活”介绍,5月19日起,北京市轨道交通全网(不含西郊线)刷二维码乘车结束试运行,按计划进入正式运行。在近20天“试用期”内,刷二维码进站量突破532万人次。

  二维码乘车相较于传统的乘车卡在公共交通出行领域有着相对明显的优势,但NFC技术亦被手机制造商等大力推广。郑浩剑介绍,腾讯最初亦尝试过NFC、生物识别等技术路径,选择二维码作为切入点是因为几乎任何智能手机都能够使用。

  “坦率说,(二维码乘车)流程不是最短的,但它一定是最普及的,我们希望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把其他新的技术都用上去。”郑浩剑表示,技术在不断快速发展,因此二维码不一定是最终的技术路径,“所有技术解决的只有一个问题,就是识别你这个人”,未来更好的ID识别技术也可能被应用。

  应用尚处早期巨头争先卡位

  马化腾曾多次为乘车码作推广。2017年5月,马化腾亲自示范如何“刷码入闸”搭乘深圳地铁,使得外界对于这一新产品投入更多的关注。

  “我们的五大内容产业(指游戏、音乐、文学、动漫、视频)也和交通可以有很好的结合,用户在乘坐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的路上很多时间是碎片化的。”郑浩剑认为,根据腾讯此前的经验,在公共交通实现了线上联通后,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大数据和云计算体系,在此基础上,可以在服务用户过程中挖掘更多的商业价值,而不仅仅是原先的商业模式。

  面对流量入口和商业开发前景,国内互联网巨头都在争先尝试并试图卡位。京东在近期推出“一分钱乘车”,推广通过付款码扫码乘车,已在山东、湖南等地推广。支付宝旗下的同类产品由小码联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码联城)运营。

  “2018年小码联城将服务全国8到10个城市的地铁,以及10到15个省会城市公交系统,进驻全球数百个城市,占整个公共出行市场过半份额。对于全国的运营,2018年达到数千万笔日交易规模只是公司内部最基本的及格线。”小码联城副总裁李志宏在2018年初接受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采访时表示。

  二维码乘车的商业空间从企业估值可见一斑。轨道交通行业上市公司神州高铁(4.090, 0.02, 0.49%)今年7月曾披露拟以18亿元收购包含二维码乘车业务的标的公司,增值率为2433.24%,该标的公司2017年净利润亏损4.29万元,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为6150.47万元,不过这一交易最终被终止。

  二维码乘车尚处于应用早期,但可以预见的用户规模已让各家企业争先恐后入局。吉林省某下辖地级市一位采购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在升级一卡通系统平台招标过程中,包括腾讯、阿里在内的互联网企业曾向其抛出“橄榄枝”。

【财富中国网-www.caifcn.com
免责声明: 本网站资讯内容,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企业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