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10月至12月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为6.6%,相比9月至11月的6.3%,上升0.3个百分点,失业人数增加1500人至24.58万人,就业不足率则维持在3.4%。
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表示,由于去年12月正处于疫情第四波的高峰期,加上政府“保就业”计划已结束,失业率上升属预期之内。经季节性调查后,实际平均失业人数增加1500人,相当于就业人口的0.04%。
由于疫情“封关”持续,访港旅游几乎绝迹,与消费和旅游相关行业首当其冲。按行业划分,与消费及旅游相关行业(即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务业)的失业率上升0.5个百分点至10.6%。其中,餐饮服务活动业的失业率由13.1%,上涨0.7个百分点至13.8%;零售失业率则由7.8%,上升0.5个百分点至8.3%。
由于香港疫情仍然反复,罗致光认为,这对经济状况及劳工市场造成严重影响,考虑到以往在春节后,企业结业情况较多,对未来失业率不乐观。
自11月底暴发第四波疫情以来,香港单日确诊宗数一直徘徊在数十宗的水平。1月19日,香港新增56宗确诊个案,香港特区政府宣布“限聚令”等限制社交距离措施延长七日至1月27日。
港府无意推出失业援助金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月19日向媒体表示,明白在疫情下多个行业已停业超过两个月,但目前无意延长“保就业”计划,因政府面对经济负担,须谨慎考虑财政问题。
为帮助企业在疫情下不大幅裁员,香港特区政府自今年5月起推出两轮“保就业”计划,代雇主支付员工的部分薪水,以解燃眉之急。然而,一些因疫情“逆市”赚得盆满钵满的公司却意外成为该计划的最大受益者,从而引发外界热议。李嘉诚旗下的百佳超市在首轮保就业计划中获得1.6亿港元的工资津贴,惠康所属的牛奶公司则获近4亿港元津贴。
同时,林郑月娥表示,由于涉及大量公帑,香港目前难以实行某种形式的失业援助金计划,但已有多种方法支援失业及就业不足的人士,她正与劳工及福利局研究,是否可以降低申领在职家庭津贴的门槛,令工时不长的散工亦可受惠。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香港目前并无正式的失业保险或援助制度。特区政府一直以来不支持设立失业援助制度的原因是因为认为失业者所需要的是一份工作,而不是金钱接济。
事实上,香港立法局在1995年11月22日曾就设立失业援助金进行辩论,当时有17位议员赞成设立失业援助金,29位议员反对,因此,该议案被否决。
为了缓解失业人士的生活压力,特区政府去年6月起在综援制度下推出短期的“失业支援计划”,为期6个月。同时,关爱基金、公益基金等亦以不同形式,为失业或开工不足人士提供经济支援。
就业前景悲观
由于香港经济受疫情冲击,市民对就业前景普遍悲观。1月6日至17日期间,香港民建联就新冠疫情冲击下的就业情况,以电话问卷形势访问了541名在职人士,调查显示失业半年至一年的受访者增加,较前两次调查更多,达到45.9%;82.8%的失业人士均没有信心可于短期内找到工作,60%的受访者认为政府的支援措施帮助十分有限。
民建联主席李慧琼表示,特区政府早前推出的多轮防疫抗疫基金,都是以雇主为资助单位,有关“保就业”计划亦未能让所有雇员受惠。民建联强烈呼吁特区政府推出以雇员为资助单位的短期失业援助金,派发6000港元,以6个月为限,预计将有25万人受惠,预算约为90亿港元,帮助基层员工渡过难关。
香港工联会职业训练及促进就业委员会主任陈邓源亦指出,由于综援计划以家庭为申请单位及目前二人家庭的申领资产上限仅为88000港元,导致一些非赤贫家庭难以符合资格申请,因失业领取综援的个案目前只占整体失业人数不足8%,反映综援计划并未为失业人士提供足够的支援。
【财富中国网-www.caifcn.com】 免责声明: 本网站资讯内容,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企业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