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现金”支付推广正热,监管部门泼来了一盆冷水。
据媒体报道,央行总行虽并未对各分支行下发“要求纠正和引导蚂蚁金服无现金活动”这样的书面通知,但央行武汉分行近期确实与蚂蚁金服进行沟通,并提出在宣传活动中删除“无现金”字眼,商户不得拒收人民币现金。
中新经纬了解到,早在7月底就有市场消息传出央行对“无现金交易”政策趋紧。
央行官网显示,央行天津分行近期向市民普及现金使用知识,对于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现金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做出解读回应。
其中第一项就指出,市民购物消费碰到拒收人民币怎么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是第一个加入“无现金社会”的北方城市。
6月28日,天津市和蚂蚁金服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共同推进天津无现金城市建设。预计今年内,将逐步实现交通、医疗、教育、社保等领域的无现金化。同时,天津12家机构和企业宣布加入“无现金联盟”。
移动支付是趋势,但并不代表要取消使用现金
“如果商家都不收现金,这种情况下,不是对我像我这样的老年人的歧视吗?”北京师范大学国际金融所所长贺力平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直言。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宁向中新经纬指出,即使到以后移动支付非常发达了,但这种取消现金的做法,其实还不是特别的科学和严谨。“我支持大量使用移动支付,但不是特别同意‘无现金社会’的提法,移动支付应该是主流的趋势,但并不代表我们要取消或者杜绝使用现金。”朱宁称。
“在推广互联网支付、滴滴、共享单车等工具的同时,必须得意识到还是有很多,尤其是年纪稍微较大的消费者并不用智能手机。”朱宁进一步指出,假如强制使用的话,就会出现社会服务的不平等对待,会有利于那些更善于使用移动互联技术的人群,而不利于那些相对传统的人群,而这种福利的变化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蚀。
贺力平认为,在新旧技术交替的过程当中,这种社会摩擦必然会出现,对商家来讲,选择一种支付方式,有利于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但这种做法很有可能触犯法律边缘,人民币是法定货币,国内商家可以拒收港币、美元但是不能拒收人民币。
“在北欧部分国家也在逐渐推行尽可能的减少现金使用,但是都不会极端到要完全的取代现金。手机支付很便捷,但是必须得意识到还有很多人不用手机或者不用智能手机,那这是一种不公平的方式。此外,还有个人隐私,有些东西大家宁可用现金来支付,而不用移动支付或是有个人识别功能的方式来购买。”朱宁分析道。
贺力平也建议,社会应该讲求一种平衡、兼顾的原则。如果没有现金支付确实也会带来不便,比如,国外的有些公交车,不能使用现金支付,对于游客就会带来很大的不便。
【财富中国网-www.caifcn.com】 免责声明: 本网站资讯内容,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企业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